央广网兰州12月27日消息(记者李红军)“不干就不干,要干就干好!”这是兰州新区实验幼儿园园长芦秀红做事的准则,也是她对幼教事业的态度。
2017年,兰州新区对全国引进名校园长和名师。彼时,芦秀红所在的幼儿园是全省首批示范性幼儿园,在当地享有很高的社会美誉度。看到兰州新区的引才公告后,芦秀红怀揣着对学前教育事业的挚爱和让更多幼儿享受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初心,依然选择来到兰州新区。
“那时候,我们的幼儿园正在建设阶段,除了教学楼主体已建成之外,其余什么都没有,整个幼儿园就像一个工地。”芦秀红回忆,初来兰州新区时,这里荒芜一片,但孩子们一双双懵懂、好奇的大眼睛让她感动不已。
面对困难和挑战,芦秀红整天奔波在建设工地和兰州新区的各个街道、小区,一边和有关部门协调商议幼儿园的后期装修,一边了解兰州新区的民情风俗、学前教育发展状况。白天走访,晚上整理记录;在工地上吃大锅饭,督促工人们保证实施工程质量,全然顾不上休息,更忘记了自己正在读高中的孩子。
“开园第一年,也就是2017年,我带着老师去小区发传单宣传招生,因为是新办幼儿园,很多居民并不了解,所以根本不相信我们,我们就不厌其烦的解释,那种难让我终生难忘。”芦秀红说,个人选择的路,再难也要走下去,在她和老师们的努力下,第一年幼儿园招生人数达到了162名。
幼师是办好幼儿园的第一资源。刚起步的兰州新区实验幼儿园,幼师大多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学前教育的实践经验,如何引领她们走好从教后的每一步是芦秀红每天都要规划的师资培养课题。
芦秀红说:“我们把幼师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根据自己的专长制订详尽的学习计划,对她们进行音、体、美技能训练和专业理论学习等方面的指导。在相互陪伴、学习、评比同进步,这些年轻的幼师形成了浓厚的合作氛围和凝聚力。”
为了让青年幼师对教育方法的理念、教育学生的方式、优秀幼师应具备的素质有更直观感性的认识,芦秀红亲自给她们上示范课,手把手教她们组织游戏活动、做专题讲座。芦秀红身上那种执着、敬业、求真、勤勉的专业精神和专业素养感染着每一位青年幼师。
“3至6岁是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芦秀红认为,学前教育是慢工细活,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陪伴,是量变到质变的坚守。为了培养出身心健康、文明有礼、阳光自信、智慧大气的孩子,兰州新区实验幼儿园自建园开始,便不停地改进革新教育方式和理念。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结合兰州新区的真实的情况,芦秀红将“和美雅乐”确定为园训,在幼儿园内部倡导和谐融洽的氛围,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鼓励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展现自我,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在兰州新区实验幼儿园,除了依据《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开展教学与游戏活动外,芦秀红还把影响孩子一生幸福的礼仪品格教育作为教学重点,营造“人人学礼、人人懂礼、人人讲理、人人行礼”的良好氛围,让孩子们在丰富的游戏活动中自然而然地习得方法、养成习惯,使讲文明、守规矩、讲秩序这些优良品质成为一种本能。
为了加快幼儿园现代化建设,让兰州新区实验幼儿园的课程和国家级新区的定位相匹配,芦秀红率先引进“幼儿编程”教育活动,开展“智慧课堂”,运用机器人辅助教学,让孩子在具象化的任务驱动游戏中学会运用计算思维处理问题,综合发展其空间感知、逻辑思维、编程能力,激发孩子对AI的求知与探索,给小小的心田埋下科学的“种子”。
针对幼儿规则意识弱、视野封闭、审美情趣欠缺等现状,芦秀红和老师们在教学楼公共区域打造了生态小景,让幼儿、教师身在其中接受美学熏陶。“我们创办了幼儿木工坊和布艺坊,为幼儿提供操作、探索、发现的专用教室,不仅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使用者,还让他们成为环境的布置者和设计者。”芦秀红说,将孩子日常的学习成果用于环境创设中,让环境成为孩子们获得幸福感、健康快乐成长的源泉。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芦秀红深知,在兰州新区“教育引导家长比教育孩子更重要”,所以她总是找时间与家长沟通,通过成立家委会,组建家长志愿者服务队,通过家园联系册、家长会、班级群等交流平台,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学习交流育儿经验。
从零起步,从无到有。从最初的带着老师们在小区发传单宣传招生,到现在拥有13个班418名在园幼儿的教学规模,芦秀红的付出让兰州新区实验幼儿园得到了家长、社会的广泛认可。2023年6月,兰州新区实验幼儿园被甘肃省教育厅认定为“甘肃省示范性幼儿园”。
在兰州新区实验幼儿园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同时,芦秀红又挑起了新的重担。作为兰州新区学前教育联盟、学前教育师资研训基地负责人,芦秀红积极落实兰州新区“公办园引领民办园,优质园扶持薄弱园”的“1+n”机制,促进各学前教育联盟园自觉追求教育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助力兰州新区幼教资源实现了从匮乏到优质集聚的跨越式发展。
“不干就不干,要干就干好!”这是兰州新区实验幼儿园园长芦秀红做人的准则,也是她对幼教事业的态度。